道德真經

《道德經》,又稱《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經典,相傳由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著。這部作品不僅在中國文化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其影響力亦遠及全球多個文化和哲學體系。

全書分為兩部分:「道經」和「德經」。前者(第1-37章)著重於道的哲學本質,道是宇宙萬物存在和運作的根本原理,是無形無聲的,但又無所不在,無所不包。它提倡「無名」的智慧,即超越傳統名利的追求,達到與宇宙自然相合一的境界。

「德經」部分(第38-81章)則強調道德的實踐,包括如何達到個人的道德修養和政治上的理想治理。老子提倡的「無為」不是消極的無所作為,而是一種不強制、不爭取的自然行為方式,透過「無為」可以達到「以靜制動」的高效治理。

《道德經》的語言精煉且充滿象徵意義,文中多用反語和悖論來表達深邃的哲學思想,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等,反映了一種對世事萬物深入而又超越的洞察。

此書對後世哲學、文學、政治學、心理學甚至武術等多個領域均有重大影響,其訴求的智慧和達觀態度在今天仍然具有現實意義和價值。

梅花易數

作者簡介:

邵雍(1012年-1077年),北宋五子,被尊為邵康節,是術士、道士、儒家、易學家、思想家、詩人之一。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隱德不仕之人,而邵雍自幼隨父遷徙,後來被稱為「百源先生」。邵雍青年時期以好學著稱,廣泛涉獵各種書籍,經常奔走各地求學。他的學習歷程堅苦後來,他曾越過河汾、涉越江漢,遊歷齊、魯、宋、鄭等地。學成後,他回到故鄉,深感「道在是矣」。邵雍居洛陽,與司馬光、二程、呂公等人分裂,合稱「北宋五子」。他在洛陽度假村,以教授為生,後來移居居居洛陽天宮寺,自號「安樂先生」。生活簡樸,喜歡在茅屋中自在逍遙,以詩歌表達對天命與人生的領悟。熙寧十年(1077年),邵雍去世,被賜諤為康節。邵雍對易經有深刻的研究,開創了他繼承了陳摶的“週易先天圖說” ,被認為在易學象數派中振承先啟後的作用。學說融合了儒家經學的道德價值觀,朱熹等學者推崇。他的重要著作有《皇極經世》、《伊川擊壤集》、《漁樵問對》等。在整體評價中,《宋史》稱他為“乃事之才”,程頤讚揚他的一些德氣極然,朱熹將他與其他道學大師同為“六先生”。提出批評,但在整體上,邵雍被認為是道學的重要人物之一。

《梅花易數》是一部結合易學中的數學和象學進行占卜的文獻。本書以先天八卦數理為基礎,即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八。這八個卦象代表了一種宇宙的運作和變化規律,同時也對應八個方坤位、八個自然現像等。梅花易數的特色之一使用它採用梅花簽進行卜這種簽的投擲方式,結合了易學中的象學,使得卜卦者能夠透過觀察簽的位置和卦象來得到對應的卜卦結果。相傳邵雍使用此方法時每卦必中,屢試不爽,顯示出這卜卦方法的獨特準確性。一個引人注目的特點是,《梅花易數》的占卜方式十分靈活,隨時隨地都可以起卦。這種運用的占卜方式使人們在不同場合都能夠方便地用梅花易數進行卜卦和諮詢。這也與易學的核心之一理念相契合,即宇宙中的萬象皆可透過八卦的組合來解讀,因此占卜並非預設於特定梅花易數的數理基礎來自先天八卦,與傳統易學理論一脈相承。深入研究八卦的奧秘,占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的運作規律,預測事物的發展變化。這種數理基礎為占卜提供了理論支持,使得梅花易數不僅僅是一種神秘的占卜方法,更是建立在恢復的易學理論基礎上的實用工具。 總的來說,《梅花易數》修習獨特的占卜方式、準確的預測以及靈活的應用場合,在易學傳統中一席之地。 這部文獻既繼承了易學的傳統,又在方法上進行了創新,具有了一種佔有獨特風格和實用性的占卜體系。